最新动态
LATEST NEWS
告别“金属心”!我市冠脉介入治疗进入可吸收新时代
浏览量
【摘要】:
2019年7月6日15时,我市第一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手术在清河县人民医院完成。标志着我市冠脉介入治疗进入新时代。
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困扰广大群众的高发疾病,被称作“人类健康第一杀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当前最主流的治疗方法,其中以冠脉支架植入术最为常见。据统计,我国因体质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导致需植入支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逐年上升,全国去年植入支架的心绞痛患者达到了70多万例。
可是,过去拯救心脏的“金属支架”,一旦植入人体后将终身在心血管里服役,患者为此需要终生服药,进行维护。这一弊病让很多冠心病患者忧心忡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从金属支架到生物可吸收新时代
今年2月26日,国内首家生物可吸收支架历经长时间的研究、实践,终于获得国家批准,在临床上开始使用。全市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手术由张春营率领的清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团队成功植入,标志着邢台市冠脉介入治疗进入可吸收新时代。

图1 生物可降解支架
7月6月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的54岁的男性患者,在海外陪读,过去因为冠心病心绞痛已经先后植入了3个金属支架。也因此饱受金属支架“折磨”。为此,他一直都在关注冠心病治疗新进展。今年,他得知国产生物可吸收支架研制成功,并已大面积临床使用,非常高兴。这次再次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决心不再植入金属支架,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为此,他特意坐飞机从海外归来,在清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施行手术。
县人民医院紧跟医疗前沿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清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坚持跟踪前沿医疗技术,技术实力非常强大,近年来一直处于全市县级医院领先地位。胸痛中心首席专家张春营介绍,此次手术有一定难度。因为该患者堵塞冠脉过长,一个支架不够用,必须进行两个支架的串联,技术要求很高。凭借高超的技术,他们非常成功地实施了这例手术。

手术后第二天,我院院长王志军、副院长张彦、党委副书记王泽广代表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前往内一科病房对该患者进行慰问,院长王志军告诉该患者安心养病,并叮嘱内二科主任张春营主任、孟凡哲副主任及时观察该患者的身体状况,帮助他早日恢复健康。该患者表示,“手术后当时心绞痛症状就已经消失了,非常感谢县人民医院高超的医疗技术,也为县人民医院感到骄傲。”可以看出该患者现在状态不错。家属也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据悉,该型生物可吸收支架基体是由左旋聚乳酸高分子材料制成,该材质的完全降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在植入人体完成血运重建后,随着抑制再狭窄药物的释放和内膜修复的完成,支架基体在血管内膜里稳定降解,3年左右被人体组织完全代谢吸收,体内不再存有异物,从而使血管结构功能得到极大恢复,实现了血管再造。具有很强的安全性。该支架上市前已做了充分的临床试验研究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数据已证实,该款生物可吸收支架与此前业内公认最好的金属药物支架相比,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显著差异,既发挥出了可降解吸收的巨大优势,又未增加任何临床事件风险。标志着国产支架已成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生物可吸收支架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我市生物可吸收支架将让患者告别“金属心”,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