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同样暗藏风险的“药驾”却常常被人忽视。不少人服药后,照旧开车上路,全然没有意识到哪怕一颗小小的感冒药,也可能让自己成为“马路杀手”。
有着10多年驾龄的刘某因在出发前服用了感冒药,行驶途中,由于药力发作,导致他不停地打瞌睡,迷迷糊糊中撞上对向车道路边一辆宝马轿车, 导致“宝马”车头受损严重,刘某在事故中左手臂受伤。交警在事故现场勘察后,判定此次事故由刘某负全部责任。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不得驾驶机动车。
看完以上案例
大家可能会问
到底什么是“药驾”
什么是药驾:
临床上服用后会影响驾车的药物多达十几类,多是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疾病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感冒药。由于人在服用这类药物后会产生嗜睡、头晕、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驾驶人的驾车安全。
药驾这个概念,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因此也不太重视,但它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究竟哪些药在服用后不宜开车呢?
抗组胺药
(通常也叫抗过敏药)
某些感冒药如:酚麻美敏片、氨酚伪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的夜用片等。
抗过敏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酮替芬等。
这些药物中多含有抗组胺成分。抗组胺药的作用主要是缓解人体的过敏症状,包括感冒时的过敏,然而这些药物却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会使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灵敏,所以驾驶员特别要注意这类药物。
抗高血压药
某些抗高血压药物服用后可能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头痛、眩晕和嗜睡等症状,从而降低司机的注意力和反应灵敏度,如硝苯地平、利血平等。还有一些抗高血压药物有利尿的作用或含有利尿剂的成分,从而导致多尿,影响司机驾驶,如吲达帕胺等。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中特别要关注的是布洛芬和吲哚美辛,布洛芬服后偶见头晕、头昏、头痛,少数人可出现视力降低和辨色困难;而吲哚美辛可导致视力模糊、耳鸣、色视等。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中特别要关注的是布洛芬和吲哚美辛,布洛芬服后偶见头晕、头昏、头痛,少数人可出现视力降低和辨色困难;而吲哚美辛可导致视力模糊、耳鸣、色视等。
降糖药
常见降低血糖药物有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及中药的消渴丸等。如果注射或服药过量,之后又未及时进餐,血糖的快速降低会诱发低血糖,从而可导致惊厥、昏迷、意识模糊等症状,对于驾驶员来说也是很危险的。
其他药物
还有一些药物也需引起驾驶员的注意:
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可能引起头痛、眩晕、视物模糊反应。
抗抑郁及焦虑药,如丙咪嗪,多虑平,服用后可能产生运动协调障碍,可产生眩晕头晕、无力、嗜睡、抽搐等不良反应,影响驾驶安全。
尽管药驾危害很大,但是还是有很多可能人会面对“不得不吃药又不得不开车”的两难境地。除此之外,今天列举的这些开车时不要服用的药物也并不是全部,不过,大家不必太过担心,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安心服药,安全驾车”的注意事项,大家可一定要记住了哦!
1.在开药或取药时,主动向药师询问药物对驾驶的影响,以及药物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时间。
2.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一栏。
3.不可超剂量用药,因为会增加药品副作用。
4.对已知确实对自己有影响,但又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可以药量减半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
5.如果时间充足,等药效消除得差不多后,再开车上路。
6.最安全的办法当然是不驾车,改用其他交通工具。